不过,如果是充电的话,考虑到冬季充电速率下降的情况,即便每天充一次电,也得耽误1个多小时。
在他看来,换电站除了冬天电池充电量不足之外,其实优势还是挺大的。
其实,在出行市场,换电模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要说所有纯电网约车都向着换电靠拢,似乎也不大现实。
换电站的建设比较有局限性,除了投入的资金量比较大之外,它的选址还很有讲究。在一个城市里,某些区域的订单量是比较大的,这就导致在这个区域的换电站“日活”比较大。
相对地,在一些稍远的地方,换电的需求就没那么高,所以换电站的覆盖率就会比较低,换电的距离就会被拉长,体验不算好。
并且,出行市场的容量其实相当大,换电车型的占比则比较小。如果换电车型的数量大幅增加,必然对换电站造成较大的压力。
简单地算一笔账,在一个二线城市,12座换电站大概可以满足1500辆换电车的使用。如果换电车型的数量扩大到15000辆,那换电站的建设似乎也要相应扩大10倍。
换电站提高覆盖率可能不是问题,但是要考虑换电车型是否能做到使用统一的电池。如果是不同的换电品牌,那换电站是不能通用的,所以覆盖率就很难往上再拉一下。
说到这里,蔚来换电模式最近的大动作就显得比较有意义了,在长安、吉利等品牌的加入下,最起码换电标准能够统一,这就为换电模式的扩张创造了条件。
但是,要说换电模式能够主导出行市场,恐怕是想多了。毕竟充电桩的覆盖率正在肉眼可见的提升,但是换电站的建设却在缓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