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推荐您访问易车国际站

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NO
YES
当前位置:易车> 宋L EV> 宋L EV雷达> 摘要详情

宋L华为已是国内激光雷达头部企业

宋L华为已是国内激光雷达头部企业

摘要来自:《比亚迪、一汽或将投资!大疆汽车业务,迎来腾飞时刻?》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比亚迪、一汽或将投资!大疆汽车业务,迎来腾飞时刻?》的片段:

多年探索后,车企、自动驾驶企业已推出了多种方案,其中安全性最高的方案,除了高算力芯片,还需要大量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一定数量的激光雷达。

 

2024年国际电子消费展上,大疆展示了城区领航辅助驾驶系统。演示车基于单颗高通Ride(SA8650P)平台自动驾驶系统级芯片、12颗摄像头、12颗超声波雷达、1颗毫米波雷达,就实现了城区NOA级别的高阶辅助驾驶,主打低成本、高收益。

 

2023年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宝骏汽车宣布,宝骏云朵460将搭载与大疆联合打造出的“灵犀智驾2.0”系统,该车通过800万双目摄像头、4颗环视摄像头、1颗后单目摄像头,实现了0~130km/h全速域智能行车辅助跨层记忆泊车、循迹倒车等功能。

 

color_car_a.png


按照大疆车载公开的信息,最低仅需7~9颗摄像头搭配32TOPS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即可实现区域记忆行车,而L2+级城区领航驾驶,只需要将自动驾驶芯片升级到80TOPS。为了能够适应自动驾驶时代需求,NVIDIA开发的芯片Thor算力高达2000TOPS,是大疆所需的25倍,成本差距可想而知。

 

此外,一些车企虽然可以用低算力芯片实现高阶辅助驾驶,但需要高精度地图的加持,大疆自动驾驶方案则完全摆脱了对自动驾驶的依赖。

 

10万元~15万元的宝骏云朵460灵犀版,在大疆车载技术的加持下,都能实现高阶辅助驾驶。比亚迪、一汽产品销量更高,可以通过平摊研发、生产成本,进一步实现该技术下放。甚至说,未来海鸥、海豚等A0级车,都有可能实现高阶辅助驾驶,甚至通过记忆模式在固定路段实现自动驾驶。

 

QQ截图20240125185018.png


36氪报道称,比亚迪曾接触过华为汽车业务,但后者认为合作空间不大,婉拒比亚迪。小通推测,可能是华为认为成本无法压缩到比亚迪可以接受的范围,毕竟现阶段秦PLUS、驱逐舰05的部分版本已支持L2级辅助驾驶,未来难免需要升级到城区领航辅助驾驶,但这个价位的车,显然难以普及多颗雷达。

 

华为已是国内激光雷达头部企业,自然希望推广更加安全的融合视觉模式,不追求极致成本压缩。然而纵观汽车行业,无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的低成本融合视觉,甚至取消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的纯视觉方案,正逐渐成为主流。

 

安全真的没有成本重要?

 

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一般会提到一个名词「双目视觉」,指两颗人眼排列的摄像头,从两个角度拍摄前方场景,用于建立环境模型。

 

某车企给出的解释是,人依靠两只眼睛,就能识别环境信息,汽车依靠两颗摄像头,也能实现自动驾驶。出于安全考虑,车企一般还会在汽车周围分布多颗摄像头,以判断周围环境。大疆的低成本方案,需要7~9颗摄像头,也是为了保证安全。


QQ截图20240125190337.png

 

车用摄像头通常像素不高,只有双目视觉摄像头为800万像素,其他摄像头像素更低,部分甚至可能不到100万像素,单颗成本100元左右。德邦证券给出的信息显示,传统毫米波雷达单颗成本一般在250元~400元,激光雷达单颗成本则高达6000元~7000元。

 

一颗激光雷达的价格,足够一辆车配齐一套摄像头加自动驾驶芯片。毫米波雷达的成本固然低一些,但销量累计之下,再微小的成本,也不是小数字。以比亚迪秦PLUS为例,2023年卖出45.58万辆,假设每辆车多出一颗300元的毫米波雷达,2023年累计成本就增加了1.37亿元。

 

高精度地图同理,尽管可以提供厘米级精度的环境数据,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测绘,而且部分地区可能需要反复测绘,如此一来增加的成本太高了。正因如此,近几年车企都在宣传无图智驾,摆脱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

 

coo1_d8689dc.png


车企节约成本我们可以理解,然而放弃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意味着对于自动驾驶算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判断环境不仅依靠双眼,还有听觉、触觉等,人脑也与车机系统不同,计算机神经网络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模拟人脑。

 

当然,除了成本问题,激光雷达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极度依赖高精度地图。车辆需要通过激光雷达收集信息,并结合高精度地图进行定位,以提高准确性。但中国面积高达960万平方公里,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做到全国高精度地图绘制,大多数场景下高精度地图无法成为融合视觉的一部分。

 

激光雷达若想摆脱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除非芯片算力或计算机神经网络达到极高水平。

 

种种原因导致,激光雷达的成本逐渐降低,声音却没有提高。

 

车企仍在探索,未来尚未定轨

 

自动驾驶何时能够开放,暂时无法确定,但L3级自动驾驶已经路测,预计2030年之前即可实现商用。至于哪种方案未来能够成为主流,暂时无法给出定论,仍需车企不断探索。

 

小通认为,高端豪车价格高昂,可以配备高算力芯片+激光雷达, 以确保安全性。中低端车型则可以通过摄像头搭配毫米波雷达走混合视觉路线,确保安全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

 

1920.jpg


纯视觉方案成本较低,安全性存疑,尤其是在亮度太低或光源复杂、大雾天气等场景,摄像头没有雷达可靠性高。

 

华为、禾赛科技等企业,正致力于降低激光雷达的成本,他们的预期目标是200美元以内,甚至100美元以内。神经网络的不断发展,未来激光雷达也有可能摆脱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