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市场为例,伊兰特、途胜和胜达是现代卖得最好的车,而这三台车的起售价较低,产品力也不差。
2023款伊兰特的起售价是2.09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05万元),2023款途胜的起售价是2.6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9.32万元)。
据数据显示,美国新车的平均售价是4.88万美元,这意味着现代热销车型在美国市场的定价远低于平均水平,满足绝大多数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
除此之外,质保期相对更长也是一大优势。以现代为例,其动力总成在美国基本为10年/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质保,整车5年/6万英里(约10万公里)质保。
而两田、福特在美国基本为整车3年/3.6万英里(约5.8万公里)质保,大众基本是整车4年/5万英里。
除此之外,2020年现代在美国市场还增加了3年/3.6万英里(约5.8万公里)免费维修服务政策。
而在中国市场,韩系车和自主品牌比性价比没有太大的胜算。与此同时,在质保服务上,韩系车在中美两国市场有所不同,以现代伊兰特为例,其在国内的整车质保期为3年/10万公里。
在韩系车的扩张版图上,中国市场似乎已经沦为边缘的存在。
今年6月,现代汽车集团CEO张在勋表示,将再关闭1座并出售2座在华工厂,在中国只保留2座工厂。
而今年5月,现代汽车集团官宣将投资约43亿美元在美国佐治亚州建设一家电池工厂,专门生产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张在勋表示此举希望加快在北美生产现代和起亚电动汽车的速度。
一边是关闭、出售中国工厂,一边是在美国新开工厂,韩系车在中美截然相反的做法难道表示中国市场已变得可有可无了吗?
起亚全球社长宋虎声或许能回答以上问题,“中国市场是绝对不能放弃的市场”。
现代的“2025向新计划”表示,未来3年~5年将在国内形成1款MPV、2款轿车、3款SUV的混动矩阵,还将在未来3年投放4~5款纯电车型;起亚更是表示将在中国每年投放新车,到2027年共计将推出6款纯电车型。
韩系车在中美市场的侧重不同,有妥协的意味,但更多是对机会的把握。
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曾表示,“起亚需要在本土化方面持续强化,纠正过去(在中国)的一些战略误判。”
此番战略误判显然是在中国市场的纯电车型投入晚且少,不过目前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相对并不激烈,韩系车尚能抢占一定先机。
目前,美国市场就是现代和起亚最大的单一市场,其新能源车型也在该市场保有良好的势头。
现代汽车集团目前是美国第二大电动汽车销售商,今年上半年累计卖出3.84万辆电动汽车,仅次于特斯拉。其中现代IONIQ 5、起亚EV6双双位列美国电动汽车销量榜前十。
不过韩系车要想巩固其在美国的优势地位,美国《降低通货膨胀法案》中的联邦税收抵免政策将是一大阻碍。
该法案规定,满足在北美组装、关键矿物必须从美国或特定的国家采购、动力电池等零件一定比例在北美制造等条件下的电动车,才能享有7500美元的消费者税收抵免。
据现代汽车美国官网显示,现代IONIQ 5目前售价为4.145万-5.26万美元,满足低于8万美元的补贴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