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比亚迪可以持续稳定的保持高增长完全是有迹可循的,技术自主不断向上突破是比亚迪维持高增长的根本,比亚迪始终保持着在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尤其是新能源车的安全性方面。众所周知,汽车安全是消费者在选择购车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尤其是在新能源车崛起的当下。因电池因素,消费者在购车时更加注重车辆的安全性能,虽然各品牌都将多种智能化的安全配置下放到产品中,但是在面对碰撞等极端环境下,电池和平台本身的技术就面临了非常严峻的考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已经通过了严苛的多项实验,也经过了市场的考验。但“安全无止境,警钟须长鸣”,比亚迪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在面对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能推出了全新的e平台3.0,其中CTB电池一体化技术的安全性更是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带到了一个全新高度。
7月份为了进一步验证在极端碰撞情况下比亚迪CTB技术对于电动车安全性的意义,国内汽车安全类测试栏目TOP Safety对比亚迪海豹进行了一次双面侧柱碰试验。通过模拟真实严苛的场景,来测试使用CTB技术的海豹在叠加两次侧柱碰后整车的被动安全性以及电池安全性。在碰撞测试中,海豹再连续两次进行叠加碰撞下,整车结构最大变形量183mm,相比传统燃油车平均300mm左右的变形量,搭载CTB技术的海豹最大变形量减小了120mm左右。这个成绩完全可以表明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可以很好地提升整车的结构强度,确保从前到后各个撞击位置的结构安全。
在两次碰撞后电池包也仅在边框位置产生了轻微变形,带电部分并无损伤,电池包主体结构也基本没有变形,电池包没有出现漏液、起火,整体结构稳定,并且在碰撞瞬间,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立即执行高压断电保护策略,高压系统电压在碰撞后的820毫秒内,迅速下降至安全电压区间内,有效保证了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TOP Safety为了进一步测试电池包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将参与了两次侧柱碰的电池包重新装入另一台新车后,车辆依旧可以正常启动、安全行驶,电池包在碰撞之后功能性依旧正常。通过整车三明治结构,CTB电池一体化技术发挥了刀片电池既是能量体又是结构件的优势,还优化了力的传输路径,有效的保证了电池内部结构,使得电池的安全性能大大增强。
海豹CTB之所以会有如此优秀的表现,是因为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结构的车身纵梁缩小了前机舱与乘员舱之间的高度差,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材料本身的强度优势,并为力的传递提供更顺畅的路径。全平底板的设计也让海豹的车身侧向传力结构更稳定、更连贯。在CTB优秀的结构安全基础和气囊缓冲保护下,整车中三个乘员保护指标也全部达到满分,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车内所有成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