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吉利银河首款纯电轿车银河E8上市。当业界统一用“卷”来概括银河E8的入局时,是不是忽略了吉利银河只是做了一家中国车企理应要做的事儿?
“吉利银河E8不当网红车,要当老百姓心中的口碑车、良心车”,银河E8的上市现场,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以此作为开场。
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口碑车、良心车”?首先从价格端来看,根据汽车之家发布的《2023中国汽车消费洞察》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调研用户中,高线城市主力预算区间为20万-30万,低线城市的主力预算区间为10万-20万。
换言之,即便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高端消费份额增长,绝大多数的汽车终端用户仍然关注10万-3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可以买什么——银河E8给出的17.58万元-22.88万元的价位,显然是很高的定价良心。
其次,从产品端来看,作为SEA架构首款纯电轿车,银河E8拥有800V极速闪充、高性能SiC碳化硅电驱、高性能四驱系统、3.49秒零百加速、82km/h麋鹿成绩、5.62m同级最小转弯半径等基础产品力,并搭载了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应用了高通骁龙8295芯片、魅族Flyme Link手车互联、固态激光雷达、银河智驾2.0驾驶辅助功能以及共享了吉利控股集团“千站万桩”的补能体系。
而这种在产品体验、创新科技、智能驾驶、Ai智能生态、补能生态等方面的周全设计,归根结底是要用充分却不过剩的车辆价值来赢得老百姓的口碑。
《繁花》里不是说了么,“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只有自己。冲得太快,逃得太慢,肯定是要吃瘪。头顶在肩膀上,脚长在自己身上,只要保护好自己,机会永远比风险大。” 在“太快”和“太慢”之间,淦家阅和吉利银河显然找到了银河E8这个平衡点。
淦家阅在描述银河E8进取之路的时候提到,银河E8要同时面向中国品牌主导的主流纯电B级车和合资跨国品牌主导的主流燃油B级车进行双线竞争,并实现电、油的双“超替”。
这份笃定挺像《繁花》里说的那样:人总要赶一头,要么走要么留,唯独不好后悔,后悔没药可救的。
不过,银河E8的双线竞争并非是对标,而是要立标。
比如银河E8采用了“涟漪美学”全新设计语言,用全球首个量产一体式发光前脸“光之涟漪·律动格栅”颠覆主流纯电千篇一律的口罩脸;通过2000多次的仿真测试,吹满了150小时的风洞试验,银河E8的风阻做到了全球量产最低的0.199;为了增强智能化体验,将全球屏占比最高、全球最薄、全球分辨率最高的45英寸大屏在银河E8上车;布局了行业首个全栈自研的“吉利星睿大模型”,也是唯一获得国家信通院“4+”最高等级认证的车企大模型,也出现在银河E8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