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认为,溢价模型是一条不归路,小米模式则是要坚定走性价比模型。
而性价比模型的本质是高效率,是爆品模式、惊喜定价的必要条件,也是和用户交朋友的最大诚意。
「小米按照接近成本的价格定价,运营高效率就是王道。」
「我们既然不想坑用户,又要赚钱,就只能用所有的智慧来想办法提高效率。」
当然,雷军也清楚这样定价的问题。
“坚持性价比能做高端吗?”,这是外界常用来衡量小米品牌的角度。
在雷军看来,高价是高端的必要感性认知之一,是结果而非手段。
高端化是用户价值的体现,小米不认同高溢价,但必须认同用户价值,完善的用户体验,才是最终交付及验证标准。
简单而言,价格只是高端化的外壳,能否做成高端,最终还是靠实力结果说话。
此外,定价除了会影响高端化进程,对于企业长期经营同样是一道关口。
雷军明白,小米没有通过高毛利来加速原始积累,因此注定会遇上很多挑战。
但小米能做的,只有是追求高效率来实现积累。
只要做到了,雷军认为小米可以像同仁堂、沃尔玛那样做到基业长青。
事实上,这份「基业长青」价值已然开始在小米身上得到体现。
例如,小米数字系列手机早已突破了“1999”的瓶颈。
3999元起售的小米14在开售以后,销量迅速突破百万台。
就连雷军也坦承,小米14比13系列畅销这么多,他本人也是没想到。
再者,去年Q3小米集团总营收达70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82.9%至60亿元。
其中集团毛利率22.7%、现金储备1276亿元,双双创出了历史新高。
显然,小米做对了。
2014年7月,小米第一次明确公司使命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愿景则是「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
2018年,小米作出了修订完善——使命改为「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同时,小米的愿景更新为「坚持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
那一年,小米在香港上市。
在上市前夕,小米董事会通过了一条决议: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部分,将以合理方式全部返还给用户。
2020年,小米成立十周年,雷军提出小米永不更改的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和做最酷的产品。
“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雷军说到也要做到。
在定价的问题上,小米不会纠结于“何为低价”、“该不该低价”的争议。
它有自己坚持成本的定价原则,也有董事会通过的定价法则,更有着雷军对于打造企业长青的信仰。
因此,如果只是单纯讨论一个低价,或者说是怎么有用的低价,这对于雷军来说可能意义不大。
在原则和信仰之下,也许很多事情早已有了决定。
事实上,即便要从市场角度来讨论定价,雷军对于打造爆品也有自己一套看法。
关于爆品的定义,雷军认为是「产品力超群,具有一流口碑,最终实现海量长销的产品。」
首先,爆品源于大众需求,必须要找到用户普遍的痛点,给予超预期的满足。
其次,再赋予极致性价比,这样的产品才能形成巨大势能,成为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