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最终要实现交集,在这个既想要追求销量,也想要实现品牌价值的平衡点即将出现之际,再次回到“7”这个数字上。
按照规律,7向下走,至少还有5和3。
如果想要保持品牌既定的调性,未来的SU3怎么都不会低于15万元,否则就要进入出行市场的选品名单,雷军不会干这样的事情。
那么,以此往上推断,SU5可以非常合理地放在20万-25万元价格段内,小米SU7呢?起售价定在30万元,似乎成为一个共识。但是雷军那句“年轻人的第一辆小米汽车”言犹在耳。不得不让我们有信心将起售价30万元打一个九折。
或许27万元+,将是小米SU7的起售价。
这个定价的合理性在于,按照小米SU7的大体配置估算,即便顺加了15%的利润,也可以完成成本覆盖。更重要的是,在保持品牌精准定位的同时,小米SU7可以和蔚来比价格,和小鹏比智能科技,和特斯拉比车型级别,和比亚迪比粉丝力量。
雷军会这么干吗?
写在最后小米造车,我们乐见其成。
事实上,深究起来,小米2013年起意造车,2015年开始专利布局,2021年躬身入局,2024年首车上市。
这就是小米造车的节奏,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还是错失市场良机,都是后话。
或许,小米汽车有不错的体验,有不俗的销量,甚至能把造车新势力推向新高峰的势头,但尚不具备颠覆行业的气场,超越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