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去,各大汽车品牌也相继出炉了新能源销量。比亚迪去年累计销量破300万辆纪录,广汽埃安累计销量超48万辆,理想汽车累计交付超37.6万辆,蔚来和小鹏去年分别累计交付16万辆和14万辆新车。
不过,相比自主品牌的一片欢声,合资品牌稍显落寞。即便是作为老牌头部车企的大众汽车,在过去一年的中国新能源领域也是艰难上扬。
新能源车杠杆失衡,南北大众稳住了吗?
来看大众旗下的两大合资。2023年,上汽大众累计销量为121.5万辆。新能源车方面,2023年12月,上汽大众新能源车销量达到20,538辆,同比增长88.8%。2023全年,上汽大众新能源累计销售13万辆新车,同比增长44.7%。
一汽-大众方面,2023年全年销量超191万辆,同比增长4.8%,并未具体官宣新能源车销量。不过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一汽-大众ID.4 CROZZ累计销量达32021辆,ID.6 CROZZ累计销量为10369辆。
在竞争尤为激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都各自保持了自己的优势,只是电动化还有大的上升空间。
回顾大众汽车近几年的转型之路。2019年,ID家族正式亮相中国,彼时大众汽车曾表示,到2025年将在全球量产33款诞生自MEB平台下的车型,其中,近半车型来自中国。同时,计划到2025年全球范围年产销超百万辆电动车,超一半在中国。
面对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以及去年年初就开打的价格战,大众也不是无动于衷。比如,去年一汽-大众先后对旗下ID. CROZZ家族发起降价,将起售价拉低至17.49万元、15.59万元和14.59万元;上汽大众ID.3自7月份降至12.49万元起售,效果相对较为显著,单月销量持续走高。
可以看到,南北大众在新能源方面布局迅速,但销量贡献对整体销量的加持还是有限。类似一汽-大众,传统燃油业务仍然是优势。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传统燃油车销量占据一汽-大众整体份额超过95%。
败落自主品牌,大众中国何为?
按照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1-11月的新能源厂商零售排行榜中,前十名中,除了特斯拉中国和上汽通用五菱,其余均为自主品牌。自主车企的进步在大幅提速。
过去,大众汽车旗下的朗逸、速腾等品牌基本占领了国内汽车销量前三。可今时不同往日,大众旗下的热门车型,肉眼可见地在被比亚迪旗下的海鸥、秦PLUS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