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成绩,可能不及宏光MINIEV颠覆时期单一年份的高度,但售价更高的缤果连续2个月突破3万辆,且新推出的星光上市当月即卖出1.69万辆,位居15万内插混轿车的次席位置。
五菱品牌的向上,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再者,宝骏品牌全年也卖出了5.2万辆乘用车。
虽然官方没有公布具体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但从今年推出的悦也和云朵来看,宝骏在设计审美上的把握是有了明显提升。
结合设计同样出众、且销量持续攀升的缤果来看,未来宝骏的表现值得期待。
5、长安
长安集团全年销量超过25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超47万辆,双双创出历史新高。
其中,作为主力的深蓝在12月交付1.8万辆,全年累计13.7万辆。
此外,当月阿维塔交付6106辆,环比增长49.66%,在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这也实现了阿维塔的环比六连涨。
值得一提的是,刚开启交付的阿维塔12占了2004辆,算是取得了开门红。
在眼见“小弟”深蓝凭借增程战略打开市场以后,2024年阿维塔也将加入增程版本,除了阿维塔11、12都将增设增程版本以外,作为全新产品的阿维塔15、16亦有相应版本。
至于深蓝在增程车型上尝得甜头以后,随着长安和蔚来签订换电合作协议,未来深蓝将进一步打开更多市场的可能性。
6、埃安
全年销量超48万辆,同比增长超77%,投产4年零8个月的埃安实现产销破百万,刷新了全球最快破百万辆的纪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埃安提出的是“保50万辆争60万辆”目标。
实际上,参照截止到上月累计的43.41万辆销量,埃安已被料到不可能完成50万辆的目标。
反之看到12月埃安交出的4.59万辆销量,这持续停留的「4万+/月」数字该如何有新突破,同时昊铂品牌的破局着力点在哪里,这也是埃安迫切需要解答的关键。
7、理想
37.6万辆,同比增长182.2%,理想大概是2023年过得最滋润的品牌。
理想用它的表现说明了,想要1年之内保持高速增长,不一定需要有更多的新车、更多的车型和子品牌。
就L系列这三个亲生兄弟,足以应付到多数对手。
在此其中,12月理想交付量兑现5万辆的目标,同时L7实现月交付量破2万辆。
截止当下,理想累计交付量超60万辆,是交付量最高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随着2024年理想MEGA、L6和M系列的3款纯电车的到来,李想再次放出豪言——
80万辆年销量、全品牌单月交付10万辆、单车型站上3万辆/月的新高,以及新建2000座超充站。
李想的“疯狂”壮志,能继续换来理想的野蛮成长吗?
8、长城
26.15万辆,同比增长98.39%,长城新能源悄然站上了年销25万辆的级别。
事实上,从5月开始,长城新能源的月销量一直徘徊在3万辆上下,如此表现已然超越了多数新势力。
其中,欧拉全年销量达到10.86万辆,是长城新能源的销量主力。
按照规划,2024年欧拉将推出全新A级SUV和C级轿跑,能否再迈上一个新台阶就看它们了。
与此同时,主推插混SUV的哈弗、坦克、魏牌等品牌,到了2024年能否起到更大的作用,这点同样不容忽视。
9、蔚来
16万辆,同比增长30.7%,这是蔚来在NT2.0平台车型尽出后的全年累计成绩。
还记得在2022年底的时候,蔚来曾提出了2023年交付量增长一倍到24万辆,并且超越雷克萨斯的目标。
不过,在销量不及目标的同时,有数据指雷克萨斯前11个月的销量接近16万辆。
如此下来,蔚来也没能实现超越雷克萨斯的计划。
相对较好的是,蔚来在12月取得了1.8万辆交付量,这也是年内第二高的成绩。
展望2024年,此前蔚来展出的ET9要到2025年才开始交付,即便ET9下放的全新技术也大概暂时只会应用在ES8这一级别。
没有全新车型、只能依靠改款产品,即便蔚来品牌不愿谈论价格战,但正常随年份衰减的竞争力,不应该以优惠措施来补偿给新用户吗?
参照此前6月调价3万元的背景,蔚来品牌会否作出下一步调价,不好说。
10、零跑
全年交付144155台,同比增长超29%,零跑顺利上演了后来追上的戏码。
要知道,零跑在去年1月一度跌至1139辆的冰点。
依靠后来的大幅调价和增设增程版,零跑才得以重新起势回升,直至10月被Stellantis收购20%股权,由此宣告“成功上岸”。
对于零跑来说,下一步目标是要站上月销2万辆的高度,其中12月交付1.8万辆,这已是零跑连续第三个月取得了1.8万辆的成绩。
全新车型C10已在蓄势待发,这也将是零跑冲向全球的首款车型。
11、小鹏
全年交付突破14万,同比增长17%,其中12月再度站上2万辆的高度,小鹏实现了连续11个月的正增长。
不久前,何小鹏曾形容到,小鹏的2023年比较难,某种程度上在年初有着非常大的危机。
但随着王凤英的强势加入,小鹏内部架构的进一步梳理,顺利帮助小鹏实现了翻盘。
更重要的是,小鹏在年内接连宣布与大众和滴滴联手造车,这对于提振内部信心、改善外界预期也起到了极大作用。
不过还需注意的是,小鹏G6一直没有实现月销过万的水平,且官方在12月亦不再公布其销量占比,这多少说明了小鹏想要维持月销2万辆的难度之高。
还好,新年首日上市的小鹏X9拿出了足够诚意,无论从产品力还是定价,新车都有望给小鹏的热销接棒下去。
12、哪吒
全年交付12.75万辆,同比下滑16.2%,虽说海外销量开始崛起,但哪吒的总体处境并不算好过。
对此,合创CEO张勇主动承认去年做得确实不好。
他认为,哪吒在新老车型切换时没有衔接好,节奏乱;新产品上市定价过高,丧失了先机;亏损的产品线大幅度调低产量;传播方式老旧;营销总部集权,但管理力度软弱。
为此,张勇宣布将兼任营销公司总经理,做好全新车型哪吒L的上市准备。
基于目前哪吒在国内开始出现增长瓶颈,哪吒L的到来将至为重要。
13、上汽大众
全年累计销售10.97万台,其中12月卖出1.9万辆,上汽大众ID.家族的崛起令人印象深刻。
从7月ID.3开启大幅优惠以后,该车助推整个家族在下半年连续6个月实现单月销量破万,直至站上了10万+。
在帮助上汽大众ID.家族完成销量突破之余,ID.3也成为了2023年合资纯电车的销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汽大众ID.家族除去ID.3大幅降价以外,实际其它车型也降价不少,但销量刺激并不明显。
ID.3还能独木支撑多久,这是个未知数。
14、问界
全年交付9.44万辆,同比增长27%,然而这并非问界的全部实力,只能说是新款M7来得太晚。
12月问界系列交付24468辆,环比增长29.96%,其中新款M7就占了20611辆。
到今年1月,新款M7的月产能将达到3万辆,加上问界M9累计大定突破3万辆,问界的「遥遥领先」将在今年发挥出全部实力。
有消息指,今年问界将推出全新M8和新款M5,年销量目标剑指60万辆。
如果只靠4款车型来实现60万辆,压力可能有点大,除非其它产品都能复制出新款M7的热销高度。
不过要是着眼于余承东前两年说的年销30万辆目标,今年问界的成功几率并不低。
15、岚图
全年销量50552辆,同比增长160%,单看岚图这总量并不起眼。
但从5月份的3000辆销量开始,岚图就一直保持了涨幅,在环比7连涨之下,12月岚图首次实现突破万辆,单月销量同比增长了479%。
需要注意的是,追光PHEV在12月初才完成上市,也就是说目前该车仍未上量交付,当月岚图的销量过万更多还是依靠梦想家和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