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第二个讲到的核心技术就是电池――小米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集成效率达到 77.8%,并拥有理想的散热、隔热设计以及严苛的电池安全检测技术,另外还有 14 层物理防护结构,确保更加可靠的安全性。而就算真的出现险情,独特的电芯倒置设计也能确保热量向地面输出,而非车内。
小米为 SU7 提供两种不同容量电池,分别可以提供 CLTC 工况续航 668km 与 800km。而在 MAX 版车型上,还有 800V 超级快充技术,只需充电 5 分钟即能换来 220km 续航里程。
第三个重点 " 大压铸 ",说的是小米为了像特斯拉那样打造一体铸造铝合金车体构件,投入巨资购买了 9100t 一体化大压铸设备集群,并且研发了泰坦合金材料,从而使得 SU7 车身大约 1/3 的后部位置都是一体成形,而非像传统汽车那样由多片钣金焊接结合。
小米 SU7 整车的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达 90.1%,整车扭转刚度达 51000N · m/deg,全面满足中国、欧盟五星安全标准。
包容的生态
小米造车,当然少不了会以自家经营多年的手机与智能生态产品为基础,来强打人车家生态互联,毕竟这也是除了某问品牌之外,其它多数车厂都不具备的本领。
这场发布会,对于 SU7 车内配置与科技面向的曝光是首次的,可以看到其在中控台上搭载了 16.1 英寸中控屏,仪表台上则有 56 英寸 HUD 抬头显示器与 7.1 英寸翻转式仪表屏。甚至在前座椅背后方还有两个扩展支架,可以连接 2 面小米 Pad 作为后座拓展屏。
至于系统背后,当然少不了小米澎湃 OS 操作系统,再加上骁龙 8295 芯片为运算基础下,使得五屏联动或各自运作功能都能如小米手机一般流畅。
更让小编感兴趣的是,小米 SU7 能够实现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共享生态――小米 CarIoT 生态让小米 SU7 能实现 " 人车家全生态 " 闭环,不仅车机系统深度适配主流车载应用,能让小米手机互联后将应用 pin 到车内,将运作内容投射到车上,化身车机原生应用,还能支持 1000 多种米家设备无感上车应用。
更让消费者欣喜的是,小米将车上系统全面向三方开放,采用统一标准化接口,进而能支持无线 Carplay 车载,适配 iPad 配件及应用。如果你原本用的是苹果机,拿到 SU7 上也能畅快对接使用了!
智能辅助驾驶方面,小米 SU7 采用全栈自研智能技术以及自研感知技术,自研自适应变焦 BEV 技术,其在智能辅助驾驶电脑端生成的道路大模型,有着更高的分辨率与辨识精度,并且在超高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下,从而使得辅助驾驶的可见精度、感知精度、控制精度全面提升,安全性与可靠度也更上一层。
非保时米
在之前的非预期车照曝光时,就有人说 SU7 看起来有点像保时捷 Taycan,这会 SU7 正式亮相,小米干脆也不装了,在很多性能部份都拿 Taycan 来作对标比较,但唯独外观设计方面强调是自主设计。
现场雷军表示,小米 SU7 是集结全球顶尖设计师团队打造,包括设计宝马 iX 的全球首位中国设计师李田原、前奔驰德国总部高级外饰设计师仇臻、前宝马高级内饰设计师 Shin……。
SU7 主打 "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 ",外观不仅要好看更得耐看,可以看到整车采用视觉黄金比例设计,有着 3 倍轮轴比、2 倍轮高比、1.36 倍宽高比,进而营造出更协调优美的外型线条。
车头正面的水滴形大灯,其中 4 透镜 12 颗像素矩阵式 ADB 自适应大灯据雷军表示是要象形 " 米 " 字而设计,看起来挺有精神气的。至于车尾部的光环尾灯则是取自土星光环设计灵感,以 360 颗红光 LED 组件组成渐进式光带,个人感觉这车尾的美感堪称是 SU7 的神髓所在!
小米 SU7 的外观非仅蕴含美的要素,也有科学!其 28 度前挡风玻璃角,17 度大溜背以及全车轮廓 G4 连续曲率,加上无边框水滴后视镜、鹅暖石外罩激光雷达、前轮后通风口 …… 元素,都是历经 1000+ 数字模型仿真试验与 300+ 油泥模型调整,以及多次风洞测试得出的结果。而这也使得 SU7 拥有了 " 全球量产轿车最低风阻 " —— 0.195 Cd 的水准。
虽说 SU7 看起来很轿跑,但实际上这车的车长达到 4997mm,轴距有 3000mm,算是进入 C 级车的领域,因此其在车内承载空间方面也有不错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