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雷军的演讲里面,很多汽车媒体特别感慨的一点是,几乎每家中国车企过去四五年都一直再给大家教育纯电车的各项技术,然而消费者们大多都感知不到。之前汽车行业技术理解门槛太高,车企们往往又是只卷性能、比配置、谈创新,而像是热泵、电机转速、电机定子材料、一体式压铸技术、刹车冗余备份这些非卖点的常规内容往往都被忽略了,很少放在这种大规模的发布会上细讲。
但是雷军却把这些内容大谈特谈,差不多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把新能源车技术做了一个普及,把什么是好电机、怎么比转速、比功率,把什么是热泵系统、把什么是一体式压铸、电池包对底盘布局的影响、甚至是占用网络和BEV这些枯燥的术语,全都生动的讲了一遍。这种能力简直是对传统车企营销的碾压。
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一点是,小米把自己工厂的一体式压铸讲得特别厉害,还专门造了“小米超级大压铸”、“小米泰坦合金”两个特别手机行业的词汇来显示自己的厉害。而且还拍了两条《流浪地球2》级别的展示片来把9100吨的压铸机和铝合金展示出来,这可是太会秀了,一下就让人觉得小米汽车的制造工艺是国内顶流——可实际上他们连样车都没造几台。
从这两条拍摄成片的质量能看出,小米在这些技术传播上舍得花大钱,而不是把自己的领先优势藏着掖着。雷军是把生产制造的能力,也视作一种产品竞争力,这种思维是之前汽车行业几乎不存在的。
还有就是大家说小米很擅长的“跑分”环节。汽车虽然没有跑分,但是可以比性能、比参数、比前备箱容积、比大屏开机时间,雷军同样把小米SU7的各个部分都拿出“刷了一遍分”。最终让人产生的结论就是:
小米在汽车行业里面虽然是新来的,但是样样都能很厉害;虽然可能就比你厉害那么10%、甚至5%,但总归要厉害一些。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所有车企在新能源车上将传统燃油车的印记“统统抹去”的时候,雷军反而采用了一些燃油车的命名方式用于电车。典型的就是他把小米超级电驱的型号命名为V6、V6S、甚至还有V8,这明显就是延续了发动机的命名方式。这也很有趣,因为之前很少车企去给自己的不同输出的电驱系统专门取个名字,同时雷军这个取名方式还很直接的让大家能够知道哪款电驱系统性能更好,因为从前燃油车就是这么划分的。
在驾仕派看来,雷军前一个半小时的技术讲解是对传统车企启发最大的地方,好处是扩大了整个纯电动车的基盘用户,让普通消费者知道什么是好的新能源车技术、知道小米汽车为什么领先,营造出一种小米也很懂车,也会认真造车的认知。
不仅如此,在发布会最后十分钟,雷军还念完了自己写的一篇散文,把小米造车这件事情上升到了为奋斗者和时代精英们打造一款“梦想之车”的高度,要为米粉们造一辆“中国保时捷”。而且小米还安排了把克里斯·班戈拉来出镜拍摄的彩蛋视频,这显然就拉拢了很多汽车爱好者,让他们觉得雷军是真的想认真造车。
这种既拉拢了米粉和数码爱好者,又拉拢汽车爱好者的操作,真的是“雷式心法”了。
小米汽车成功概率为什么大?
讲完了发布会,看完了微创新的“产品力”,最后就可以来说说为什么小米造车成功概率很大。
核心原因就是:
小米汽车这一轮卖的就是一个“情绪价值”,而不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创新。
做一个很简单的假设:如果你是不太懂车的90后消费者,现在准备花25万元买一辆纯电动车,现在一个选择是等待小米SU7,另一个选择是去看传统车企或者新势力25万元的电动车,而这些车型都是100度电、零百加速3秒级别,也都有大屏幕、有智驾系统,智能体验也都接近,尺寸级别也都差不多……你会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