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今年广州车展,易四方概念车正式亮相。这一次,仰望的技术团队展现了他们强大的软件、算法能力。因为虽名为易四方概念车,但它在硬件上相比仰望U8反而是做了减法:没有了转向柱、没有了传统刹车卡钳,甚至连车身门板也进行了镂空设计。在这个基础上,仰望的技术团队通过设计一套差动转向程序,让这台概念车不依靠那些硬件也能完成转向和刹车;同时,更是通过对各种驾驶信号的综合解算,以神似于歼-20电传飞控-全权限数字推力一体化航电平台的控制逻辑,实现了对转向、刹车,还有加速意图的精准执行。
除了更先进的算法和控制逻辑,这种设计理念也进一步提升了转向、刹车和制动这几项“基操”的实际体验。比如,数字化代替机械之后可以实现更为细腻精准的转向和加速意图;对于制动,四台电机高达1300马力的总功率可以转化为制动冗余,单独依靠动力回收为车辆提供高达1G的制动减速度。而在体验拓展之余,仰望品牌的初心仍是更高维度的安全,所以当电控和传统的机械方案合二为一之后,两套系统可以互为备份,对行车最关键的几项功能实现安全冗余。
不得不说的是,易四方概念车这套技术并非是基于更新、更多的芯片和传感器才实现了这种纯电控的行车逻辑,相反它比起仰望U8反而在硬件上做了减法(去掉了转向机、刹车等),所以现有的仰望U8车主,在理论上完全可以通过OTA就实现这种重大升级。仰望品牌“不惜一切为安全”的理念,对产品对用户也不分新老先后。
相比于易四方概念车,仰望U9更多的技术细节公布,更是引来了海外品牌“皮尺部”。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数仰望U9的碳纤维单体壳核心舱了,在以往,碳纤维从材质到工艺,基本都是海外品牌的专属,后续虽然也有一些自主品牌在车身的部分位置引用碳纤维,但始终给人一种档次感上去了却终究是班门弄斧的感觉。而仰望不仅打造了首套自主量产的碳纤维单体壳,配合高性能铝合金前后车架组、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之后,既以超过54000nm/°的整车扭转刚度实现了更强的安全性,仰望U9的车身轻量化系数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0.95。这意味着,对于碳纤维、车身工艺,曾经的班门弄斧,如今变成了青出于蓝。
正是这个原因,仰望U9的超级碳舱在车展亮相的时候,不仅引来了媒体和用户,更受到了诸多海外品牌的高层和工程师关注。因为0.95的轻量化系数,光从数值上来看就是一个重大突破:以大多数家用车为例,饶是最近几年的轻量化和材料技术才将将攻克到3左右,同为为百万级的昊铂SSR也只到了1.72。这再次见证了仰望并非堆料,而是在真刀实枪狠拼科技的造车理念(轻量化系数的计算公式为白车身重量除以扭转刚度再除以白车身投影面积,可以同时衡量车身的轻量化和安全性,数值越小越出色)。
不仅是超级碳舱车身,作为一款超跑,仰望U9还有主动可变扩散器、可变空气导管等一系列黑科技空气动力学套件,这个时候再配合2秒级破百,高达1.7G的瞬时转向G值,0.72°/g的不足转向线性区,四轮独立驱动精准的控制和算法,它的意义当然就不止于“中国人造出了一台百万级超跑”,而是在核心技术上也足以让海外对手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