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仰望品牌的成立成为了国内车圈最爆炸性的消息。到了2023年11月,仰望U8交付,易四方概念车、仰望U9更多关键信息的发布再次成为热点。而回顾这一年,因为仰望的到来,中国新能源终于冲向了百万级市场,不再是之前的“外围竞争”或者跨级对比,而是在“圆桌会议”上跟海外品牌的“图腾”、“招牌”级产品正面PK;同时,国人也翘首以盼我们的新能源尖端技术、我们造顶级豪华车的实力,到底走到了哪一步。于是,真刀真枪的展现技术和实力,就顺理成章成为了仰望在2023年的主线。
这一年,仰望U8因应急浮水、原地掉头等功能而出圈,并以此让人见识到了4电机不止是为性能做加法,强大的场景拓展和安全冗余也让人记住了易四方平台和云辇底盘技术;后续,易四方概念车正式亮相,曾经主宰了汽车行业一百多年的造车逻辑被颠覆,不再依靠传统驱动、转向、制动系统的新理念,既真正实现了软件定义汽车,也实现了双系统冗余,同时,这套不需要任何新硬件的技术,也为老车主OTA实现了可能性。再加上解锁了性能和豪华上限的仰望U9,仰望品牌在2023立稳了它主打技术豪华这个根本。
所以,不止是国内外用户迫不及待的想要尝鲜,世界汽车产业137年的发展历程,也被仰望开出了一条新的主线。当仰望颠覆了人们对汽车、对造车的固有认知后,电动化时代的变革,从前奏正式进入了主题。
仰望的黑科技之路
眼下的汽车市场,说实话,对于技术这个词是既渴望又反感,反感的是,那些跟车本身无关的其他配置堆砌、功能捆绑;渴望的是,汽车本身的重塑和颠覆。可关于后者,电动化一开始就实现了远胜于燃油的性能和能耗,而且还是用一种平权、高性价比的方式。那么新能源领域,该用怎么样的主题去成就豪华呢?仰望的答案是安全。
以安全这个视角去解读仰望在2023年展现的技术,会发现它跟仰望品牌的初心不谋而合:即每一次重大技术突破带来的产品和品牌,都会带来汽车行业的革新,同时也将改变用户的生活出行方式。
就如开头所说,仰望U8,正是因为应急浮水、原地掉头等全新的功能而出圈。从安全的角度来讲,曾经硬派越野未曾涉及的意外涉水、深度涉水,在易四方平台下有了应急和解决方案,当然,仰望U8本身最高140mm的原厂涉水深度也是大大突破了以往的上限。而从场景拓展来看,虽然仰望官方一次又一次的强调浮水只是一个应急功能,并非真正的水陆两栖,但仍旧有车主迫不及待的把座驾开进了自家的泳池实测……安全上限的解锁和全新场景的拓展,仰望用硬核的技术而非堆料,打响了在百万级豪华市场的第一枪。
到了今年广州车展,易四方概念车正式亮相。这一次,仰望的技术团队展现了他们强大的软件、算法能力。因为虽名为易四方概念车,但它在硬件上相比仰望U8反而是做了减法:没有了转向柱、没有了传统刹车卡钳,甚至连车身门板也进行了镂空设计。在这个基础上,仰望的技术团队通过设计一套差动转向程序,让这台概念车不依靠那些硬件也能完成转向和刹车;同时,更是通过对各种驾驶信号的综合解算,以神似于歼-20电传飞控-全权限数字推力一体化航电平台的控制逻辑,实现了对转向、刹车,还有加速意图的精准执行。
除了更先进的算法和控制逻辑,这种设计理念也进一步提升了转向、刹车和制动这几项“基操”的实际体验。比如,数字化代替机械之后可以实现更为细腻精准的转向和加速意图;对于制动,四台电机高达1300马力的总功率可以转化为制动冗余,单独依靠动力回收为车辆提供高达1G的制动减速度。而在体验拓展之余,仰望品牌的初心仍是更高维度的安全,所以当电控和传统的机械方案合二为一之后,两套系统可以互为备份,对行车最关键的几项功能实现安全冗余。
不得不说的是,易四方概念车这套技术并非是基于更新、更多的芯片和传感器才实现了这种纯电控的行车逻辑,相反它比起仰望U8反而在硬件上做了减法(去掉了转向机、刹车等),所以现有的仰望U8车主,在理论上完全可以通过OTA就实现这种重大升级。仰望品牌“不惜一切为安全”的理念,对产品对用户也不分新老先后。
相比于易四方概念车,仰望U9更多的技术细节公布,更是引来了海外品牌“皮尺部”。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数仰望U9的碳纤维单体壳核心舱了,在以往,碳纤维从材质到工艺,基本都是海外品牌的专属,后续虽然也有一些自主品牌在车身的部分位置引用碳纤维,但始终给人一种档次感上去了却终究是班门弄斧的感觉。而仰望不仅打造了首套自主量产的碳纤维单体壳,配合高性能铝合金前后车架组、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之后,既以超过54000nm/°的整车扭转刚度实现了更强的安全性,仰望U9的车身轻量化系数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0.95。这意味着,对于碳纤维、车身工艺,曾经的班门弄斧,如今变成了青出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