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比亚迪在北京举办了一场“旧闻”发布会,内容是关于新能源汽车800V和充电技术。为何称之为“旧闻”?是因为发布的技术,比亚迪早在8年前就已经量产,只是大家不知道。当别家将“800V”作为新技术王牌宣传点时,比亚迪这场发布会不只是为中国新能源技术领军者的地位正身,更有一点“凡尔赛”的意味。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行业普遍面临三无困境:一无充电技术,二无充电基础设施,三无充电标准。为破解这些发展难题,比亚迪通过技术自研率先实现充电技术从0到1的突破。在车端和桩端,比亚迪自研了家用和公共领域的交、直流充电技术,为国标交、直流充电标准提供了参考范本,甚至它还成为首批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标准起草单位。
8年前800V,还是全球首创
众所周知电压越高,电能的传输效率越高,例如高压电网输电,放在新能源车上原理也一样。比亚迪早早就开启了新能源车高压平台的技术研发和布局,率先在2015年实现突破,全球首创乘用车800V高电压平台,搭载在秦EV(2015款)、唐DM(2015款)等车型上。
凭借该技术比亚迪车型实现了震惊车坛的4秒级加速,纯电续航触达450km大关,快充功率提升至60kW。这些打破当时市场认知的性能表现正得益于800V高压平台技术。如今回头看,比亚迪在当时行业中绝对是遥遥领先。
为充电基建加“外挂”,升压+双枪
比亚迪虽推出了高压车型,但那时公共充电网络还很难普及高压电桩。在当时,国内95%都是500V以下的低压桩,与高压车型充电不兼容,影响了充电效率。比亚迪为了为解决这个难题,决定研发充电基建“外挂”。
第一个“外挂”——升压:比亚迪全球首创升压充电技术,彻底实现车桩兼容,全面适配所有直流充电桩。这也是在新能源车型普及的初期,比亚迪车型直流充电效率高的一大原因。
随着充电网路升级迭代,高压桩逐渐增多,限制充电功率的因素变成了充电电流。目前电流超过300A的公共超充桩仅有2%,但低电流的快充桩却非常普及。
第二个“外挂”——升流:比亚迪推出全球首创乘用车双枪超充技术,让普通的公共快充桩也能实现超充桩的充电功率。以腾势N7为例,双枪超充最大功率可达230kW,公共快充桩上实现15分钟充电350公里。
配得上“好鞍”的“好马”——电池热管理技术
超快的充电体验目前不是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条件”。比亚迪付出巨大努力研发出的超快充电技术可以算得上是“好鞍”,但是如果没有一匹“好马”,最终也不会赢得新能源技术竞赛,电池热管理技术是其中的关键。
因为升流技术对电池热管理考验更严苛,比亚迪全球首创复合直冷技术,通过电池上下两面均铺直冷板的设计,以及2套冷媒独立控制系统,进行了补偿式流道设计,电池冷却面积提升100%,换热能力提升85%以上。这保证了高功率充电时,系统对电池温度的控制能力,实现充得快,也充得安全。
最近的寒潮大家估计都深有体会,电动车的电池也怕冷,会降低电池性能,拖慢充电速度,电池热管理不仅要散热也要能加热。比亚迪推出了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实现了极低温下冷车快充。在-30℃极寒条件下,以腾势N7为例,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让电池加热速率较传统方案提升230%,电池满充时间降低30%。不仅在充电时能自加热,在驻车和行车状态下,都能智能启动自加热技术,保障极低温整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