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抱团阵营又新添两位成员——长安汽车与蔚来汽车宣布达成换电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网络建设与共享、换电车型研发、建立高效电池资产管理机制等方面展开合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长安和蔚来继共同打造“长安蔚来”品牌之后的再次合作。
蔚来创始人李斌还表示,蔚来换电已经到了面向全行业开放的时刻,除长安外,还有4-5家在谈。
不过对于这次“国家队”加入蔚来换电体系,网上的评论却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蔚来换电补能体系拥有“国家队”背书后,分摊压力后可以加快换电基建设施的推进,而长安也可以借此享受到蔚来已初具规模的换电补能服务,这次合作属于共赢开局;但也有网友认为,快充才是补能的唯一答案,如今随着800V、准900V等高压超充技术的突破和落地,蔚来斥巨资打造的换电护城河终将会被淘汰,并且这次长安也只是抱着尝试态度来试水,不会对蔚来带来有效的推动作用。
虽然正反观点都有证据支撑,且听起来确实也有几分道理。不过在车314看来,长安和蔚来这次共同打造换电补能体系,在现阶段的实际出行场景中,其实是比较符合市场需求,并且往大了说,还有助于构建和扩大换电补能体系的规模化、统一化,加速推动新能源车多元化补能模式的完善。(蔚来记着充下值哈)
换电补能体系要被“盘活”
先来看看蔚来引以为傲的换电站规模。截止到目前,蔚来累计建造换电站2064座,其中高速公路换电站627座,充电站3363座19684根,三方桩95万根以上。在国内已建成“6纵4横9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并将于2025 年打通“9纵9横19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愈发完善的换电基建布局,确实为蔚来车主带来了极致的出行补能体验。比如在节假日高峰期出游时,当其他人还在排队等充电时,蔚来已经完成了电池切换等待出发,三五分钟的补能效率大幅提升了人们的出行品质。
但这种补能体验其实也让蔚来承受了巨大压力。蔚来总裁秦力洪曾坦言,换电站单站建设成本在300万元左右,打造换电补能体系是长远持续的高投入工作。这还仅仅是换电站建设的前期成本,后续的人工维护、运营成本等项目也是一笔不小开支。换电站高昂的成本投入再加上销量无法实现质的蜕变,导致蔚来的现金流长期处于极其紧张的状态,企业持续亏损造血能力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