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市场的需求不同,或者在美国市场中高阶的辅助驾驶能力并不是那么重要。但眼见一款全球知名度不低、定位高端的旗舰纯电动车在辅助驾驶上几乎毫无建树,难免令人有些失望。
美国新势力,在走中国道路站在中国市场消费者的角度,客观来说Lucid Gravity可以给到我的惊喜其实不太多。
要说性能,中国的纯电动轿车不缺“性能怪兽”,800V高压平台已经开始小范围普及,而零百加速在3秒左右的性能SUV也层出不穷。
要说设计,中国市场的“明星车型”在设计上各有特色,权衡设计硬实力的指标风阻系数,也在不断地降低,刷新SUV的新下限。
更不用说中国的新能源车型正在大力发展高阶辅助驾驶,其获得的成就足以让Lucid、Rivian等美国新势力高山仰止。
说来说去,Lucid Gravity上真正能够吸引我的也就剩下有创意、有特色的前行李箱。硬要说我从中观察到了什么,倒也可以看到美国的新势力们在产品理解上,出现了和中国车企类似的观点。
在我看来,前备箱能不能坐人这件事,对美国新势力来说体现了车辆从工具到生活伙伴的变化,这和我们中国市场中常见的“汽车是生活的一部分”论调颇为类似。
可以试着理解一下,在以前美国人把车开到目的后会停到停车场,然后带着行李徒步前往河边或是其他度假区域。但现在他们会试着把Lucid Gravity开到河边,坐在前行李舱上享受大自然,车子本身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出现了这样的趋势,自然会推动美国电动汽车在功能上的进一步丰富,甚至逐渐发展出和中国市场类似的“彩电冰箱大沙发”,乃至一系列智能互联能力。
或者也可以将这种趋同发展理解为无奈之举,如今三电等核心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电机、电池短期内不会出现太大幅度的突破,而高阶辅助驾驶等技术又存在比较高的技术壁垒,对大多数车企而言把精力放到消费者日常需求的满足上更有实际价值。
如果有朝一日我在中国品牌的电动车上见到类似的设计也不会觉得惊讶,甚至还会为此叫好,感谢车企为钓鱼人做出的贡献。除此之外,不光是前行李箱有着庞大的开发潜力,纯电动车型本身的空间开发想象力,也依然有很多的故事可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