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在发布会上所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即将进入新的阶段,下一步产业参与者要高度关注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基于这个思考,长安汽车将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技术迭代,尤其是“电池系统”技术的发展。二是关注供应链的韧性及可持续性。三是关注产业生态可预期的规则秩序构建。制定电池发展规划,就是因此而来。根据该规划,长安“金钟罩”将通过电池与整车的内外兼修,全面解决用户在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低温性能等方面的焦虑,带给用户“长寿命”“真安全”“超高效”“快补能”的全新体验。目前,长安启源,深蓝汽车均使用长安金钟罩电池。
聚焦核心技术 布局多种电芯
根据电池规划,在技术路线上,长安汽车将三路并举,着力突破电芯技术的瓶颈。
首先是围绕液态电池(包括磷酸铁锂、三元)材料改性、体系优化等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充电倍率做到应用3C,普及5C,预研7C,最快实现充电7分钟,续航400公里。
其次是深耕半固态、固态电池的全新电解质材料开发、关键工艺开发,将不晚于2027年推动重量能量密度达到350-5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达到750-1000Wh/L,并逐步量产应用,2030年实现全面普及。
此外,在新型电池方面,长安汽车正在开展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原型电芯设计,预计能量密度将突破1300-1500Wh/kg,力争在2035年实现搭载应用。
根据规划,长安汽车到2030年,将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电芯,其中首款标准电芯已于11月24日,在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合资的全球领先工厂-智能、数字、低碳的时代长安工厂投产下线。而首款CTV技术将于2024年开始量产,实现成组效率≥86%。
据了解,时代长安工厂下线的首款标准电芯是长安金钟罩电池的标准电芯之一,使用了“快离子环石墨”“超高导电解液”等多个全球领先前沿技术;全生命周期嵌入6800余个质量控制点,1万余项数据溯源,确保质量可靠性达到DPPB(单体缺陷率十亿分之一)级别。该电芯融合4C超快充,从20%到80%只需10分钟,补能效率媲美燃油车。生产工艺遥遥领先的时代长安,用全球尖端技术,实现标准电芯生产速度地表最强“一秒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