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MPV有种执念,就是要长得像「第二个家」的样子:“公摊面积”不能大,“得房率”不能差,什么“沙发”、“彩电”、“冰箱”之类的最好也统统搬进去。
简单吗?一点也不,否则地产公司和家电品牌早就转行了。
造这种MPV的难点在于,你需要把上万个零部件和模块有效排列组合,这涉及到材料学、电子器械、人体工程学、立体设计等多个复杂领域,更重要的是,出来的成品不能太贵,要不然满足不了中国车主“既要又要还要”的需求。
燃油车时代,中国车企很难把这事干成,原因耳熟能详,以至于那段时间,大家只能选择被埃尔法、GL8、奥德赛之流割韭菜。
剧情的转折发生在2021年,以传祺M8为代表的国产中高端MPV开始崭露头角,此后,入局者越来越多,且基本带着新能源属性。到了2023年最后几个月,市场直接被井喷的新能源MPV车型霸占榜首,这其中,腾势D9热度颇高。
这台“9”系其实已经被讨论很多次了,去年8月份上市的时候,外界就亲切送上了“Espace”的称号,要说国产新能源中高端MPV的局面是谁打开的,我想腾势D9有资格入局竞选。
成绩很能说明问题:在上市后的首个交付完整月,腾势D9累计交付3451台新车,成交均价还达到了41.5 万元;2023年年初,腾势D9的单月交付量冲入新势力前三;6月,腾势D9成为MPV市场月度销量冠军暨上半年MPV车型销冠,把GL8远远甩在身后。
很多人都想在中国市场复刻埃尔法的传奇故事,D9未必想活成另一个埃尔法,但可以肯定的是,腾势想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埃尔法,或者说,中国MPV市场的旗帜。回过头去看,这台“9”系的确无愧于“Espace”的Title。
顺着这条线索往下捋,你应该就能理解,为什么很多刚露脸的新人会将腾势D9当做活靶子了,比如魏牌高山。
魏牌高山很有意思,因为在定价部分,它的针对性就很强,33.58万、37.58万、40.58万,这仨数字完全跟腾势D9的其中三个版本一致。
有问题吗?理论上没有,但很多人嗤之以鼻,理由是“作为后来者,魏牌高山应该摆出更低的姿态”,翻译一下,就是应该卖得更便宜点。
结合魏牌高山本身的一些软肋,这番Diss不无道理,比如配置,前排座椅按摩、HUD、车载冰箱等很多事先主打的亮点功能并没有出现在入门车型上;再比如尺寸,魏牌高山标准版车型的账面数据和腾势D9相比完全没优势,甚至在整个C级MPV市场里,魏牌高山都是被吊打的存在,而优势极大的加长版车型却偏偏只给了个2+2+2布局。
我看不懂,但大为震撼。
不过,单拎加长版出来看,魏牌高山就又极其能打了,一方面,5.4米的车长在现役量产MPV里几乎找不到对手;另一方面,这个车长和轴距的MPV居然才卖40.58万元,而且轴长比还是61.1%,仔细想一想还挺值的。
这么说吧,腾势D9的理念很简单,就是“尺寸平权”四个字,魏牌高山就不同,玩的是“丰俭由人”。
顺带一提,魏牌高山在车内空间的打造上用了点小心思,像它的二三排座椅就采用了共轨设计,滑轨长度也达到了1845mm,比很多竞品都强。
得益于此,魏牌高山比腾势D9更适合宜商宜家的角色定位。但这里边有反转,我后面说。
至于群众讨论度最高的配置部分,魏牌高山算是和腾势D9打得有来有回,区别只是侧重点不同——魏牌高山是前排,腾势D9是后排。但如果你是个细节控,那么魏牌高山还是更友好一点,我举两个典型例子:
(一)冰箱。魏牌高山的冰箱是前后双层双开门设计,采用压缩机制冷,容量为12.5L;腾势D9的冰箱是单层单开门设计,采用半导体制冷,容量为6.8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