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日本日经 BP 社对比亚迪海豹进行了详细拆解并推出了一本纪录十分详细的书(售价人民币 4.5 万元),其中就对海豹CTB大为赞赏(抗扭刚度项目),近日CTB电池又完成了一组碰撞测试——双面侧柱碰试验。
为什么要做侧面碰撞?
侧面柱碰相比起正面碰撞,碰撞点更集中,碰撞面积更小,会对车辆产生强大的“切割力”,这对底部装了电池包的新能源汽车来说考验难度极大。而且这类非应试性的碰撞测试似乎更能体现其结构安全属性,从现场视频看,这次海豹是做了双面侧柱碰的形式,在单次侧柱碰的基础上极大的增加了试验难度,模拟更极端的连环撞击工况。
海豹CTB,顺利通过测试
同一台车,在一次标准侧柱碰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侧面柱碰。
第一次碰撞试验,比亚迪海豹整车以32km/h的速度和75°的角度,撞击254mm宽度的刚性柱,随后同一台车进行叠加第二次碰撞试验,以副驾驶后排撞击点进行侧柱碰试验。
双面侧柱碰试验(第一次)
双面侧柱碰试验(第二次)
试验结果显示,比亚迪海豹整车结构最大变形量183mm,相比传统燃油车平均300mm左右的变形量,搭载CTB技术的海豹最大变形量减小了120mm左右。整车结构强度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个因素则是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结构的车身纵梁缩小了前机舱与乘员舱之间的高度差,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材料本身的强度优势,并为力的传递提供更顺畅的路径。
比亚迪海豹试验数据结果
电池包无变形,复用成功
电池安全部分,两次碰撞后电池包仅在边框产生轻微变形,带电部分无损伤,电池包主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形,电池包没有出现漏液、起火,整体结构稳定;并且在碰撞瞬间,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立即执行高压断电保护策略,高压系统电压在碰撞后的820毫秒内,迅速下降至安全电压区间内。
比亚迪海豹双面侧柱碰后电池上电成功
为了进一步测试电池包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试验人员将参与了两次侧柱碰的电池包重新装入另一台新车后,车辆可以正常启动、安全行驶,证明碰撞后的电池包功能性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