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原本的开发体系中,很多质量感知都是由主观评价组成的。例如座椅舒适性、操作便利性、NVH声音的品质以及人机工程学,因为有些指标很难量化,于是大家纷纷采用主观评价来取代客观数据的量化评价,例如此前沃尔沃的鼻子气味小组、以及很多车企的主观评价小组。
理想汽车在主观评价的基础上,制定了具有产品思维、可量化和可成长迭代的《理想汽车感知质量评价规则》,通过用户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心理感觉以及主观评价等方面的体验出发,可以不断的收集整理相关的质量品质的开发方法,以长期进步的姿态去服务理想后续车型的开发,同时不断提升产品的体验。
这其实是基于大量的数据推演以及用户的反馈,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总结和吸取经验,并且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去进行判断和调整,同时接受市场上的反馈,这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方法论。
同时,这对研发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也有着很高的要求,一般传统车企在开发过程中,研发部门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矛盾,这也是汽车研发的常态。想要从市场、研发和售后等环节的博弈中,总结出一套方法实际上是很有难度的,不仅需要打通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团结协作,还需要不断推动质量变更和解决方案的落地。
理想汽车在产品部门下设专门的PQ感知质量部门,换句话说,PQ工程师也是产品经理,不仅能够从上到下解决上述的难题,同时,《理想汽车感知质量评价规则》还用做数学题的方式评价感知质量,有效解决了PQ感知质量评价难的行业性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