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率先启动“整车无人”上路,到深圳颁发国内首部“自动驾驶法”,再到百度Apollo RT6将成本压低至25万元,自动驾驶走向商业化在国内似乎已经没有不可突破的阻碍。
7月21日,百度第六代量产无人车Apollo RT6在2022百度世界大会上正式首发,25万元的造价在业内掀起不小的风波。相比此前的前装量产,百度这一次更接近于直接“下场造车”。Apollo RT6基于百度自研的「阿波罗星河」架构平台打造,是国内首款符合量产标准的非改装自动驾驶车辆。
百度为何要放弃运行了两代产品的成品车改装加装路线,直接基于车型平台来定制开发?
目前,一般改装自动驾驶汽车成本已经下探到50万元左右,轻舟智航今年5月还推出量产成本下探至1万元的车规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成本问题似乎正在解决。但在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云鹏看来,要想打造出一款“极致的无人车”,必须要实现AI技术和车辆工程的深度融合,从基于成品车改装加装,到基于车型平台来定制开发,这是无人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100万到25万
一年前,百度第五代自动驾驶车型Apollo Moon将整体造价成本压缩至48万元,让自动驾驶车辆告别百万元时代,首度进入普通量产乘用车的价格区间。此次Apollo RT6的亮相,不仅再次践行了“性能提升十倍,成本降低一半”的目标,也让自动驾驶车辆告别了改装加装时代。
“未来几年,要实现大规模无人车商业化运营目标,必须要做到高安全、高质量、低成本。”百度汽车机器人部首席架构师尹颖表示:“对于以往的改装车而言,一方面原车的成本已经基本确定,另一方面改装车无法进行规模化投入,单车成本无法降低。RT6面向用户需求对车辆进行了整体重新设计,不仅大幅度降低成本,而且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价值。”
从产品力来看,的确如此。Apollo RT6全车配备38个车外传感器,包含8个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2个摄像头,芯片算力可达1200Tops。在最新一代无人驾驶系统的加持下,Apollo RT6具备比上一代车型更强的L4级自动驾驶能力,能够实现城市复杂道路下的无人驾驶。得益于AI技术和车辆工程的融合,Apollo RT6车长虽然只有4760mm,仅仅是A级车的水平,但轴距达到2830mm的B级车水平,二排1050mm的脚部空间更是C级车才有的体验。
在难以感知的安全和质量上,基于车型平台定制开发的Apollo RT6也有着不小优势。尹颖介绍,RT6一方面在车辆上增加制动、转向、电源、传感器等冗余设计,另一方面自动驾驶系统还按照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等进行设计和开发,来提升安全性,实现全无人运营。质量层面,尹颖也表示,RT6从设计到制造,完全融入到汽车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整体的可靠性、一致性等产生了质的飞跃,这也是其他改装车辆所做不到的。
很显然,Apollo RT6的造车逻辑已经接近于一家整车企业,至少和新造车企业类似。不仅仅是整车平台自研,Apollo RT6的车云一体电器架构、高速通讯系统,甚至是车顶的雷达系统的量产,都需要百度拉动整个供应链同步完成变革。
比如激光雷达和顶部盖板的融合,其造型需要符合安全标准、量产工艺标准,还要不影响激光雷达视角,更要低成本。随着Apollo RT6走向量产,百度必然会像宁德时代建立动力电池产业链标准那般,和上下游企业共同建立起自动驾驶车辆的量产标准与供应链体系。
从试运营到商业化
“我们目前正和多个合作伙伴洽谈生产细节,后续确定之后将对外公布更多细节,不过,从制造方案到质量标准,都由百度主导品控。”王云鹏透露,百度Apollo并没有下场造车的想法,团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核心业务,目前所有举动的初衷都是为了推动自动驾驶业务的发展。
按照规划,Apollo RT6将在2023年启动小批量生产,并投入到萝卜快跑试运营;2023年底,萝卜快跑将在30个城市部署至少3000辆自动驾驶汽车,形成覆盖300万用户的服务能力;2024年初,Apollo RT6将进行大规模量产,并面向C端市场。
百度汽车机器人部总经理徐宝强还透露:“Apollo RT6年规划产能会根据运营部署节奏,从万台到十万台逐步攀升。我们预计在2025年实现在65个城市运营,2030年将覆盖100个城市。”
尽管目前百度Robotaxi业务还在试运营阶段,但不难预见,Robotaxi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出行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云鹏在和包括星车场在内的媒体沟通时算了一笔账:按照5年运营周期计算,以一线城市为例,不算车辆折旧和费用,仅网约车司机月成本就达到8000元左右;而Apollo RT6没有司机,每天折旧成本是136元,再加上电费和车辆维护成本,平均每天运营成本是200-250元,按照每单20元均价计算,每天需要12单就能实现盈亏平衡。在算法加持和无人化优势下,Robotaxi有着不小的盈利前景。
最重要的是,Apollo RT6只是星河平台的首款产品,25万元也并非自动驾驶车辆成本的尽头。在谈及Apollo RT6为何能实现25万元造价时,尹颖提到三点:
第一,整车成本降低。针对运营场景定制,我们应用了全自有知识产权平台,大幅降低车辆本身的成本;
第二,自动驾驶套件成本降低。基于技术的进步,RT6使用的车规量产传感器及计算单元,大幅降低自动驾驶套件的成本;
第三,中国制造优势。供应链及生产制造成熟完善,进一步压低成本。
随着百度对供应链的把控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成熟,以上优势还将继续放大。最重要的是,智能硬件成本也在不断走低。徐宝强介绍,Apollo RT6虽然采用了8颗激光雷达,但整体成本比之前的1颗还要低,这也让Apollo RT6能够做到充分的安全冗余。当成本和安全不再是问题,Robotaxi已经具备让自动驾驶完全商业化的必要条件。
“过去两年的试运营还是小规模的,主要目的还是满足用户实际出行需求,与用户建立信任,并以此跑数据。”王云鹏表示,百度Robotaxi产生的数据可以用于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训练,由此开发的辅助驾驶产品也将向整车企业开放,这些都将成为百度自动驾驶业务走向商业化并实现盈利的可能。
制造端拉动产业链共同变革,让自动驾驶产品实现质量、安全和成本的平衡;服务端实现阶段化商业布局,让自动驾驶出行在C端具备盈利可能,让高阶智能驾驶辅助产品在B端形成竞争优势;在法律法规开始一步步走向完善的环境下,百度早已掀起了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