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功能,核心产品逻辑,都是进一步挖掘当下汽车强大的智能驾驶相关硬件功能,提升智能座舱交互体验感受。近些年智能驾驶进一步普及,汽车遍布车身外围的摄像头,各种雷达已经是常态。因此市售主流智能汽车,都可以提供诸如L2或者L2.5的智能驾驶功能,以及车侧盲区告警,低速360°环视影像等功能。众多汽车厂商和汽车媒体共同完成了对消费者认知教育。但显然智己并不满足于仅仅止步于提供这些基础的智驾智舱功能。
我尝试代入复原智己产品经理的思考过程。
当用户日常驾驶汽车出行时,高架和高速上,可以使用NOA或者ACC巡航。当遇到前车cut in时,FCW会工作。当变道时侧向来车,RCTA和RCTB会工作。这些功能本身的实现,对于绝大多数现代智能汽车来说,已经基本不构成问题。但市面绝大多数的智能汽车,在完成以上操作指令的时候,给到驾乘人员的反馈是很少的。有的是车内报警声提醒,有的是主驾屏幕相应功能的图标闪烁。从实际体验下来,无论是车内告警音,还是显示屏图标闪烁,对于普通驾乘人员都不够友好。据我观察,大多数驾驶员遇到以上告警提升时,都非常茫然,并无法第一瞬间了解车辆遇到了哪种突发情况。几次下来,大多数驾驶员就会选择关闭相应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用他们的话来说,“用这玩意干嘛,吵吵得太烦人,不如不用。”
显然智己的产品经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正如智己品牌所说:
完全自动驾驶将是汽车智能化的必然“终局”,但在未来3-10年内,人机共架仍将长期存在。以智驾技术赋能人类驾驶,才具有真正的用户价值。
这句智己品牌的官方描述,其实就是智己汽车“全程AI舱”的思考原点。
智己的解决方案是,利用车外已有的众多摄像头和雷达,和车内巨大的贯穿驾驶屏幕。在最醒目的位置,用最融合于车机IMOS的形式,把智驾过程中,需要驾驶员知晓和判断的内容,第一时间投放展示出来。
如A柱盲区智能影像系统。无论是智驾还是人控状态下,A柱盲区行人或者障碍,都是出现交通事故的高频场景。智己尝试在主驾屏幕的最左侧,用橙色边条闪烁提醒驾驶员,同步用小窗展示A柱盲区内的行人或障碍物。因为转向时,驾驶员的视线自然向左偏转,最左侧的橙色闪烁第一时间就会被驾驶眼睛捕捉到。而如果在自动辅助驾驶状态下,车辆外部传感器捕捉到A柱盲区行人,必然会采取减速制动的操作,此时驾驶员第一时间就可以从主驾视角了解到实时场景,就完全不会因为车辆的制动减速感到惊慌。
侧后盲区智能影像系统同理,市面上常见的汽车产品,RCTA触发时,一般只会闪烁外后视镜上或者车内的相应小图案,很容易被忽视。智己直接在侧后来车的对应屏幕位置,小窗显示真实来车影像,同时配合对应方向的屏幕边条橙色闪动。同样刚好迎合驾驶员正在转动的视线,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