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奔驰CLA> 奔驰CLA概念车> 摘要详情

奔驰CLA级CLA级概念车在车顶布置了激光雷达

奔驰CLA级CLA级概念车在车顶布置了激光雷达

摘要来自:《奔驰新电动车,还能收割中产吗?》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奔驰新电动车,还能收割中产吗?》的片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奔驰在CLA级概念车内饰设计上采用了两种思路:在将屏幕放置在C位的同时提升UI美感,并把材料融入科技感。


首先,CLA级概念车的内饰与目前基于EVA平台打造的奔驰EQC和EQE一样,都采用了三联屏,但前者的这三块的排列是并列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左右两侧的传统空调出风口位置,奔驰放置了两块圆形屏幕用于调节空调。


该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就在采访中对笔者表示,过去他们只是将“超连屏”这种配置放在EQS、EQE这样中高端车型上。而这一次,他们在CLA级概念车这样的入门级产品上也放上了类似的配置,“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未来奔驰的标准配置”。



笔者推测,左右这两块屏幕主要起到的是概念艺术价值,但中间三块屏幕的内容值得分析。按照奔驰的规划,2024年量产的MMA平台新车,将成为奔驰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MB.OS的首款量产车型。该操作系统将是一套全面打通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三电部分的整车操作系统,在定义之初就实现了软硬件解耦,以便缩短开发和迭代周期,并帮助各类车型的用户在车辆全生命周期里都能持续获得新体验。


与此同时,MB.OS还开放了一套兼容安卓的API,以方便第三方应用的接入,以便快速提升应用生态规模。


当然,MB.OS的真实效果还得等到新车量产后我们才能一探究竟,但具体到智能座舱部分,该系统最妙的部分便在于让车辆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大算力。毕竟在现如今的智能汽车上,整车电子电器架构往往按照“域”进行划分。英伟达Orin、华为MDC的算力动辄超过100TOPS,但只能用于道路环境感知和驾驶决策。而车内座舱域,车企往往使用高通或三星的芯片,来支撑多块屏幕的算力需求。


如今在MB.OS系统上,奔驰将和合作伙伴英伟达携手,用一个SOC(系统级芯片)完成整车的所有计算,直接效果就是将座舱的算力资源实现了大幅提升。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用户使用的流畅度,还能为今后增加车内屏幕数量,比如将左右后视镜改为电子后视镜留有算力空间。


而具体在UI层面,奔驰与游戏引擎Unity进行了合作,用实时渲染技术给三块屏幕赋能。尤其是用于显示导航,以及在智能驾驶状态下用于还原汽车周遭环境的主驾屏幕,奔驰MMA平台新车的UI效果有望获得相比较其他竞品质的提升。



具体来看,该车型中控屏的地图界面进行了重新开发,3D立体感更强,对于用户的驾驶指引也更加直观。而右侧位于副驾驶前方的屏幕,其中的内容应用也在美观度方面进行了大幅提升。


事实上,奔驰首席软件官孟欧宇告诉笔者,在奔驰即将在国产新E级上量产的MUBX 3.0系统上,奔驰就已经联合高德导航在中控屏上实现了3D渲染效果的城市导航地图。而对于抖音、火山视频、爱奇艺等中国用户常见的内容应用,奔驰也与开发者合作对应用的显示进行了优化,使其更加适配现有C级、GLC的竖屏。


此外在整体的UI风格方面,奔驰还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颜色的主题。当然,CLA级概念车所在的MMA平台,属于奔驰的主流产品序列,深蓝色的主题色没有太大变化。根据奔驰方面同事给笔者的介绍,AMG系列车型的主题色为红色,而迈巴赫的主题色则为白色。


也就是说,MMA平台的量产车可能依旧仅有夜间模式


这里对Unity引擎需要多说一句。相比较大型3A游戏主要使用的Unreal虚幻引擎,Unity不仅对于计算平台的要求没那么高,引擎本身的定制化程度也更低,开发者可以发挥的空间更大。


要知道,这款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软件程序,就是使用Unity开发的。



在内饰整体的科技感刻画方面,奔驰在CLA级概念车上采用了大量的金属、玻璃和反光材质,让乘客一进入车内就实现了字面意义上的“眼前一亮”。尤其是手机无线充电器、前排杯托等区域,奔驰都将发光氛围灯融入其中,保持了奔驰对于氛围灯“高存在感”的审美取向。



在材质层面,奔驰在其中有不少都按照可持续和再利用的标准进行制造。例如在门板内侧的包裹和扶手部分,CLA级概念车采用了以回收纤维和麻类植物纤维以50:50混合而成的纸质材料。而在座椅的皮革材质上,奔驰采用了可持续的生产和加工方式,覆盖家畜饲养和鞣制皮革等各个环节。



从个人层面来说,笔者认为奔驰在CLA级概念车上的这一套设计,尤其是在UI层面,相比较过去有着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而结合内饰的其他部分,未来MMA平台的量产车的确值得期待。


奔驰GLC的内饰


但笔者对此也有一个担心。毕竟相比较既有的C级和GLC,CLA级概念车上呈现的设计称得上是“脱胎换骨”。放在量产车上,如何在“定义时代风潮”和承接既有奔驰用户的电动车置换之间,奔驰有必要考虑如何做平衡。


奔驰不做“盒子车”


其实除了内饰之外,电动汽车在外观造型的设计方面,也相较过去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电动汽车需要更低的风阻系数以便实现更长的续航;而另一方面,在相同的马力输出下,电机相比较大排量发动机的体积缩小,给乘员舱留出了空间。


于是乎我们就看到,尤其是在尺寸紧凑的入门级轿车方面,市面上“大身子+短鼻子”配合圆滑车身曲线的“盒子车”越来越多。


特斯拉Model 3


极氪001


蔚来ET5


从侧面来看,这些车一旦处于同一级别,其车头和车身的比例就处于非常相似的状态。当然就审美这种非常个人化的标准而言,对于这些车的“美丑”判断显然见仁见智。但坦率来说,这种设计的趋同化未免显得有些无聊。


而放在用户更加追求个性需求的高端品牌上,外观造型设计显然不能千篇一律,这对于奔驰这样的百年豪华品牌来说更是如此。毕竟,奔驰在燃油车时代能获得高昂的溢价,除了三叉星辉logo之外,还在于其拥有高辨识度的外观风格。


因此,造“盒子车”对于奔驰来说并不是可选项。于是乎在CLA级概念车上,我们就看到了更加舒展的车身姿态。



相比较市面上的主流电动车,CLA级概念车的车头更加修长,拥有和传统燃油车相似的车身比例。尤其是车尾部分的下溜造型,显然是在向已经发布但还未上市的新款CLE致敬。



在直接影响着车内后排乘客头部空间的D柱部分,奔驰将其角度尽可能向后延伸。伴随着CLE级概念车的玻璃车顶,身高182cm的笔者坐在后排也并不觉得压抑和局促。事实上,奔驰在场身高超过190cm的同事告诉笔者,就算是他坐在后排,头部空间也很充足。


也许是因为,欧洲人腿比较长?


而在外观的元素和细节部分,奔驰为了增加造型的科技感,使用了大量的发光元素。例如在车辆的前方——传统燃油车的格栅部分,奔驰布置了274个微型三叉星辉灯粒组成的矩阵,夜晚亮起来是这个样子。

同时在前后车身两侧,奔驰还布置了两条发光灯带,以彰显车辆的独特性。当然,侧面灯带的最终效果,需要根据各地方的法规和标准进行调整。尤其是在国内,侧面灯带的亮度大概率需要有所降低。


最后在智能驾驶层面,CLA级概念车在车顶布置了激光雷达,以满足“超过L2级”的辅助驾驶的要求。相比较如今在量产车顶部搭载的高线束激光雷达,奔驰概念车的这一款显得存在感并不强,高度要小得多。



其实按照奔驰MMA平台新车2024年的量产节点,该公司的激光雷达合作厂商Luminaer还得抓紧时间。毕竟在该公司已经发布的产品中,厚度达到上图水平的激光雷达还未出现。而在其他同行企业,例如禾赛科技今年4月发布的ET25,已经把激光雷达的机身高度做到了25毫米。


当然了,Luminar的新品也许会随MMA平台的首款新车首搭上市,成为独家供应的产品。这种合作模式其实“古已有之”,早在2013年,奔驰就曾联合博世在S级上实现了毫米波雷达的全球首次搭载上市。



总结来说,CLA级概念车的确显示出奔驰在外观设计上,试图在既有的“盒子车”阵营之外,引领一波新潮流的野心。从笔者角度来看,这样的设计放在豪华入门级车型上,的确有着不小的开创性和独特性。甚至相比较EQS和EQE,CLA级概念车都要显得更酷,更具科技感。



奔驰EQS,第一代“高铁电动车”


如果CLA级概念车的设计能够在量产车上尽可能地实现还原,那么MMA级电动车的确有望获得电动汽车用户的认可。


当然,在车辆悬架高度层面,奔驰需要在量产车上做好平衡。毕竟如今CLA级概念车的优雅,很大程度上源于整车“低趴”的造型。如果在此基础上,车身高了10厘米,一切感觉恐怕就变了。


最该拉响警报的,是蔚来?


按照奔驰的规划,MMA平台将有4款车量产,其中包括1辆类似CLA级概念车的4门轿跑车、1辆猎跑车以及2款SUV。笔者推测,这很可能就是下一代的C级、A级和GLC与GLA。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