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汉兰达平替”——GS8的出现,更是进一步推高了品牌的销量,并成功带领广汽传祺进军二十万级别中型SUV市场。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中国车市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同时新能源时代的悄然降临,恰逢换代的GS4在市场上迅速陨落,失去支柱车型的广汽传祺整体销量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下跌,2019年广汽传祺整体销量暴跌28%,仅余34万辆,2020年更是进一步跌至29万辆,创下了近几年的新低。
不过,随着丰田开始愿意将混动技术与广汽传祺共享以后,凭借着多款“双擎”车型的出现,广汽传祺在去年的年销量重新回到了36万辆的水平,虽然与巅峰时期仍有差距,不过也算是稳住了阵脚。
但是很明显,与吉利、比亚迪、长城这些有着民营背景的品牌相比,广汽传祺的整体表现明显不尽如人意,甚至与同集团旗下独立运营并成功进行了“混改”的埃安相比,传祺品牌的活力也并不突出。
别误会,与一汽、东风等国有车企旗下的各色自主品牌相比,广汽传祺的竞争力显然是独一档的存在,但是这种竞争力更多是依靠合资伙伴的技术共享而得来的。
这可不是我“凭空捏造”。根据广汽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在过去的三年里广汽集团在自主研发方面投入的资金分别为51.25亿、51.65亿以及65.26亿元,而同期他们的营收数据却分别为3954.98亿、4297.55亿以及5146.05亿元。
作为对比,在2022年比亚迪集团营收达到了4240.6亿元,同期自主研发的投入却高达了202.23亿元;长城汽车营收1373.4亿元,在自主研发方面则是投入了121.81亿元,可见无论是按比例还是具体规模,广汽集团确实并没有在技术研发方面有太大的投入。
这种做法,在合资技术依旧吃香的年代,显然没有什么大问题,毕竟这些海外品牌小手一挥,下放几样核心技术又或者设计理念都足以让广汽传祺在自主品牌里叱咤风云了,比如当初的阿尔法罗密欧底盘、后来“独一档”的爱信6AT,又或者前些年的THS混动技术等。
这就导致了,在成立13年以来,广汽传祺却似乎没有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核心卖点,不少选择这个品牌的消费者都仅仅将其视作丰田、本田的“平替”。“汉兰达加价?那我选GS8!”、“思域太贵了,买个影豹也差不多!”、“奥德赛居然要30万?那我不如买传祺M8!”
引用一句电影台词:“没有真身,何来影子?”
日系品牌之于广汽传祺,就像是当年的大众之于斯柯达,当“真身”销量火爆时,“影子”自然也就过得滋润了,然而一旦“真身”自己的销量都难以保证,那“影子”自然也是首当其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