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吉利银河在渠道上采用复合模式,在一二线城市开设品牌中心,在三四线城市采用代理经销制。其中,在一二线城市设立品牌中心最主要是为了给用户打造体验新标准、服务新标准。三四线的代理经销制,包括三种类型,用户中心(4S店)、体验中心(城市展厅)、 展示空间(商超店)。
第二,吉利银河基于用户对于汽车体验需求的不同,打造更透明的购车环境,更高效便捷的购车流程。也就是强化产品的场景化体验,而不是议价,把产品的价值传递出去,而不是去谈优惠。
第三、做到标准的统一。包括统一整合线索跟进的标准体系;统一订单在线上完成下订和签订合同;统一线下体验和交付的标准。从目前来说的话,银河渠道有全新的渠道形象,有全新渠道体验的标准,有全新的交付标准,有全新的服务标准。
在这套新的运营逻辑下,范峻毅表示核心是要实现从管店模式到管人模式的转变。这就类似于新势力的一些策略,包括增设试驾专家、体验专家、用户运营专家等岗位,给用户提供价值,还有就是订单管理和价格管理的统一透明。之后吉利银河也会上线全新APP,引入全新体验和服务标准,比如在售后服务环节设立了247项新标准。
范峻毅透露,这一套体系吉利总规划是650家,目前首批167家已经授权完毕,并会在5月份和大家见面。而在今年年内的推进目标会是在350家到400家左右,如果推进非常顺利和高效的话,可能到450家。
当然,这几百家之中还有采用1+N形式的参与,比如经销商可以选择一个用户中心或者体验中心,再加上几个展示空间,而一个体验中心的面积规模最低也就是600平米,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代理模式的成本。如果体验中心发展得好,自然也会鼓励升级到用户中心,拥有更完整的服务体验。
至于吉利对银河的销量预期,吉利方面表示,银河产品以越级的高价值成为各细分市场头部产品,而在2023年每一款产品都要进入细分市场的前三。
延伸思考:
银河L7和理想L7重名这件事情,其实就可以看出吉利对家用市场的“野心”。
理想L7可以说是最近最火新能源SUV,没有之一。中大型SUV的尺寸、大空间、三个大屏幕的智能座舱、空气悬挂、可油可电这些卖点听上去都很完美,但它却是32万元起步价的车型——这高高在上的门槛就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了。
要知道,15-20万元和20-30万元两个价格段才是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主流,前者占到19.6%、后者占到16%以上。所以,什么价位的电动SUV才是中国主流家庭所需要的,一眼就明。
然而问题是,除了比亚迪之外,好像就没有太多的20万元价位家用新能源产品,从轿车到SUV都是如此。即便零跑、哪吒这些新势力有,但是消费者大多也持观望态度。
所以,每年规模量高达300万辆的20-30万元级别的产品但凡有半数比例转变为新能源车型,那么吉利的新能源转型也就成了。
与此同时,整个新能源车SUV产品,最关键的其实不是电动,而是智能。至少在中国市场是如此。无论是理想,还是蔚来、小鹏,能够打破中国品牌定价天花板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智能体验——能够全面超越外资品牌。